未来三年,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。近日,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《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到2027年,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.8亿千瓦以上。这一数字意味着在三年内,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需要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,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。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远东股份”,股票代码:600869)旗下的远东电池,立足新能源领域16年,具备电芯、模组、PACK到系统的全栈式自研储能产品解决方案能力,紧抓住市场机遇,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储能解决方案,打造全球化电池和储能系统服务商。
政策东风:1.8亿千瓦储能市场的强大驱动力
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新能源快速发展,系统调峰、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。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,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。新型储能发展工作受到高度重视,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强调发展新型储能。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《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明确指出:到2027年,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.8亿千瓦以上。这一数字意味着在三年内,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需要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,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。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了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的多项措施。根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,总体按照电源侧、电网侧和其他应用场景考虑。电源侧主要推动沙漠、戈壁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,建设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,研究煤电机组与电化学储能、飞轮储能、热储能等联合运行。电网侧主要考虑在电网关键节点和配电网应用,创新性提出探索电网替代型储能设施建设,鼓励构网型储能应用。同时,政策也考虑到目前应用较多的工业园区、算力设施、分布式光伏、通信基站等场景,通过创新应用模式,促进用能效率提升。
《行动方案》还特别注重市场机制完善,提出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。政策明确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,但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,将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,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。
技术壁垒:构建全栈式自研储能解决方案
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,远东电池灵活匹配各类工商业场景,可有效解决工商业用户电价高、用电不稳定、扩容困难、扩容投资高、周期长等痛点,能实现峰谷时移、错峰用电,缓解电网压力;还可利用峰谷电价机制,实现峰谷套利。
在源网侧储能解决方案,远东电池针对风光电站的随机性、波动性和间接性进行调节,实现风、光、储多方面的蓄力互补,提高能源发电的可预测性、可控制性、可调度性,解决新能源安全稳定运行和有效消纳问题。
场景赋能:项目实践打造行业标杆案例
在项目实践方面,远东电池凭借成熟的能源解决方案已在多个重点项目中成功应用。全国最大的组串式独立储能电站——河北衡水独立储能电站项目,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底顺利并网,总容量200MW/800MWh,仅用3个月完成建设并稳定投运,充分彰显了远东储能在大规模储能项目中的可靠交付能力。
全球能耗最低的钢铁零碳工厂——中天钢铁储能项目,于2025年3月并网,总容量10MW/20MWh,这一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助力企业优化能源结构、降低运营成本,更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树立了示范标杆。
除此之外,由远东电池提供设备支持的广东韶关东阳光化成箔储能项目一期(25MW/50MWh)已于今年7月顺利建设。这些项目的落地,印证了远东储能在多元应用场景下的技术成熟度与交付保障能力。
前景可期:远东电池以创新推动价值创造
展望未来,新型储能发展前景广阔。储能与新能源深度绑定将成为趋势,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比例或进一步提升,独立储能通过共享模式提升利用率。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也将加速,虚拟电厂、数字孪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储能调度,提升电网韧性与响应速度。
依托远东在电力能源行业40年、锂电池行业16年的深厚积淀,远东电池深耕新能源领域。未来,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极致的产品服务,推动储能行业从“价格竞争”向“价值创造”转型,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